請善用區選敗選人才 文:朱家健

上周日的區議會一般選舉已完滿結束,連同已於本周二公布的委任議員和當然議員名單,除非有人作出選舉呈請,新一屆區議會的全部議席已塵埃落定。有人歡喜有人愁,在區議會直選和間選的議席名花有主的同時,也有均為愛國愛港的落選者,或會帶著失落離落離開服務多年的社區,甚至政壇。鑑於委任議員名單已於選舉後兩天公布,也未有把落選者列進被委任之列,換言之,考慮到資源和權責,在區議會落選的敗選人或已緣絕地區工作和服務。

縱觀今屆區議會選舉,屬健康良性競爭,個別直選選區更出現六位候選人爭奪兩個議席的局面,能脫穎而出的勝選者固然是精英,然而,經過選舉洗禮,未能跑出的候選人也是非戰之罪,而且,個別選區獲第三高票數的候選人只差二百餘票 (黃大仙東選區、天水圍南及屏廈選區) 便能取得議席,邊緣落敗,與議席失之交臂,而間接選舉的勝負更在一至兩票之差,更與服務地區的機會擦身而過。

其實,個別敗選者已在過去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服務地區,更有資深政客,已累積了社區人脈和地區服務經驗,若未能投身地區工作,如果他們離開地區服務,另轉投其他行業,三數年後也難再回到社區留守和適應,將影響對地區服務經驗的傳承。當然,如果敗選者已是四十多歲,又未到退休年齡,他們也未必能夠在短期內憑著豐富的社區服務經驗轉職到私人企業,更何況,他們在選舉的競爭對手也未必傾向聘用敗選者成為他們的議員助理。敗選者何去何從?應該怎樣被安置?

關愛隊服務或許是留住敗選者繼續服務社區的其中一個出路,但當然,關愛隊的性質是以居民為本,而並非為政客作首要考慮,但我們不能否認,部分敗選者的確具備以關愛隊成員繼續服務社區的條件和經驗。過去,香港特區歷屆政府為才是用,曾有立法會敗選者被委任為區議員和政治任命官員,甚至曾官拜副局長 (後再出任政策局局長)。當然,如果沒有推薦,要成為局長政治助理或司長政治助理是難以登天,而政黨也未必會押上聲望,冒險向特區政府推薦一名連議席也贏不了的地區人士,極其量是安排成為黨友的立法會議助、區議會議助或地區主任。或許,在人才輩出,長江後浪推前浪下,除非敗選者覬覦已懸空多時的選委界別立法會議席,他們的政治生涯或已畫上句號;反而,香港特區需要懂得社福事務、勞工政策的政治人才,懂勞工事務又有豐富相關經驗者,晉身政府團隊也有優勢。如果未能取得議席而又懂得做生意,也可以回去原崗位繼續做生意;如果有家庭負擔,敗選者的另一條可行出路,是在企業或社企覓得崗位,轉換跑道,筆者也呼籲企業不妨考慮聘用具潛質的落選政客,渡過難關,並為他們轉型,政客的拼搏、真誠和能力,正是商界所需要的元素,如果成功匹配和磨合,或許,前政客和聘用他們的企業,同樣將是受惠者,同是贏家。

文:朱家健

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、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、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